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为“寻求自强”而采取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 前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生在北京的重大事件。 (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16分)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规定有什么不同点?
(4)结合当时两国政治形势,探究形成材料二和材料四两国民主政治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法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法律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皇帝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1)请回答:秦始皇所确立的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该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它包括哪些内容?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4)该图所示的文献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又有什么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无一例外地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从1901年到2000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屈辱与光荣、沉沦与复兴交织成一幅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所反映的历史场景是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图1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2))图1和图2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历史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图3记录了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一个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是因为什么事件而开怀畅笑?你认为促成这一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请给图4取个标题,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5)结合五幅历史图片中国的外交历程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上面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1分)。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制度上有何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怎样影响?
(4)图四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分布状况。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