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 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1)简要评析材料一中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并为正在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该班同学为什么要选择“就业”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2008年9月,阴霾笼罩已久的世界金融界上空惊雷炸响,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劵被美国银行收购,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被迫变卖资产,美国金融业正在经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惊心动魄的危机,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已经将信心危机运输到了全球各大市场,也在中国经济领域产生“余震”。
(1)有人说: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4)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请你简述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宏观调控目标 |
例: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
|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 |
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