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 B.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 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
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 | B.义和团运动期间 |
C.辛亥革命期间 | D.北伐战争期间 |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太阳出了三丈三,帮助天王打江山。打开江山享天福。享了天福永无穷。”咸丰年间广西流传的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镇南关大战 | B.黄海海战 |
C.台湾保卫战 | D.威海卫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