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杭州》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材料二:2010年2月,在“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杭州市成功入选“低碳中国贡献城市”。杭州市提出以下举措:制定低碳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支持开发低碳技术、低碳新产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产业;倡导公民树立低碳消费观,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一个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杭州。
材料三:杭州“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是国内首家、场馆规模亚洲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像大人一样,在安全互动的环境中尝试各项工作,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来自浙西山乡的小林在“Do都城”玩具吧里忙得不亦乐乎——当个小小钟表师:第一次组装完毕,卡通钟不会走,发现操作台上还有一个零件;第二次组装完毕,卡通钟还是不会走,原来有个零件装反了;经过认真比对、规范操作步骤、各个零件按照图纸一一归位,一个会走的卡通钟表终于完成了!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上述举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3) 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谈谈小林小小钟表师的成功体验。(6分)
重庆人要知重庆事,阅读以下材料(摘自2015年1月18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今年市政府的相关工作任务,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国有文化资源,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万达文旅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倡导全民阅读,继续坚持三峡博物馆、重庆科技馆等历史、科技资源向市民免费开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
(1)结合文化生活,分析材料一中重庆市推进文化建设各项政策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因地制宜,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统筹城乡发展,在各地各区的城镇化建设中,都要全面看待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不可简单粗暴,整齐划一。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角度,分析这些工作要求中蕴含的哲理。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和年青人边喝咖啡边聊创业,再掀国民创新热潮。
材料一:下列图表,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现状: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特别是要注重走活分配机制创新这着棋 ;推动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材料三: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从党、政府、人大等角度,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决定自4月25日0时起,全国各省市汽油零售价格上调,全面步入“六元时代”。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升,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升,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同时,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柴油需求量不断上升。
材料二: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价格变动对经济活动有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14年按收入来源分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占比
注: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83元,增长12.0%。
图2:2010—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注: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增长1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9%。
材料二:从消费学角度来讲,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层次会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新型消费业态便应运而生。2014年,家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家具品牌开始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开发或者推出了“年轻化”的家具和家装套餐产品。业内人士表示,抢占年轻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衣柜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沿信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国内家居市场的走向带来重要影响。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生产、劳动 、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谈谈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近日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来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
(1)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产业,但我国文化产业只占2.75%。中共十八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材料三: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3)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