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 B.②③④⑥ | C.①②⑤⑥ | D.①②③⑤⑦ |
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 B.兔的长毛与短毛 |
C.猫的毛色与蓝眼 |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
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如果该夫妇染色体数目正常,且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若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图中3号的出现原因不可能是
A.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
B.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
C.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
D.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
下图A、B是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内DNA数量变化曲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图所处的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B.B图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fg段
C.染色体①上基因D和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ef段
D.若B图细胞完成分裂形成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DA、da、da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