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供实验用的三组番茄:甲、乙两组在开花之前进行了去雄和套袋处理;甲组在套袋之前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丙组不作任何处理。试就该实验进行分析:
⑴将来能够发育成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而 将发育为无子果实。
⑵甲、乙组结果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乙、丙组结果对比,说明了传粉后,子房能发育成果实,可能与正常受粉后能结出种子有关。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还应有的操作是,在丙组的幼小子房阶段,除去里面的____________,结果子房停止发育。
⑷将甲和第⑶小题的处理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常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来自 。
(7分)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思路设计。
试管 |
第1次加入物 |
第2次加入物 |
第3次加入物 |
条件 |
颜色变化 |
1号 |
2 mL苹果汁 |
0.5 mL 0.05 g/mLCuSO4 |
0.5 mL 0.1 g/mL NaOH |
水浴加热 |
|
2号 |
2 mL苹果汁 |
A |
B |
水浴加热 |
|
3号 |
2 mL苹果汁 |
C |
水浴加热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是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产生抗体的过程。图乙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0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人体。请回答问题:([ ]内填编号)
(1)图甲中各数字所示物质或者结构名称分别是:①;②。
(2)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形成能产生抗体的[ ]细胞和记忆细胞。
(3)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作战”,这种方式称为免疫。
(4)参照图乙中的曲线,当一个人被狗咬伤后,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应采用(填方法①或方法②)较好,因为该方法产生的抗体数量,能快速消灭,以达到免疫效果。
(5)为防患于未然,对所有健康的狗注射,可刺激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
如图甲为人体反射弧示意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中a结构称为,在此处兴奋的传方向是向的,原因是。在此处兴奋的传递形式是,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 ]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 。完成一个反射至少需要个神经元。
(2)刺激图甲中②处,在④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感觉神经元兴奋,使其神经末梢释放的进入,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兴奋时,膜内外电位是。
(3)图乙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填序号)中,目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4)当图乙中⑥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刺激产生,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调节体温平衡的神经中枢是
(5)若图乙表示胰岛组织,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实现机体的稳态。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具体是指。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青霉素被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它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实现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细菌抗药性逐代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是不定向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如图是小麦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亲本基因型为ddrr和DDRR,在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F2中矮秆抗病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2)E→F→G途径的育种方法是,其中F过程是,G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3)要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合理,该育种方法是。
(4)图中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途径是(填字母)。
(5)请写出基因工程的第二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