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邮电部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全套4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其中第一枚邮票图案为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塔楼上;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见下图)。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第一枚的图案 |
| B.第二枚的图案 |
| C.周年纪念的时间 |
| D.邮票的名称 |
善于把握机会,通过谈判谋求和平局面,历史为此提供了例证。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 B.恢复国民经济 |
| C.向社会主义过渡 | D.巩固新生政权 |
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 A.①③②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个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是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继续参加一战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 A.加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 D.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