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
|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
|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
| D.义和团有愚忠意识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
| 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 C.兴起于重工业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
“……(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 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