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如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对此材料反映的本质意图是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B.贞观年间粮食用过于求,社会和谐 |
C.唐太宗时期![]() |
D.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
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该评价反映的问题不包括
A.苏联社会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 B.苏联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 |
C.苏联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 | D.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蕴含着社会危机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司法总长伍廷芳指出:“审判官之独扼法权,神圣不可侵犯,其权之重,殆莫与京(大)也……审判官为法律之代表,其司法之权,君主总统莫能干预。”这段材料反映了
A.对审判官独断专行的反对 | B.对司法独立精神的支持 |
C.维护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精神 |
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上述材料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
C.近代工业兴起,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
阅读1750年至l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指出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 |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
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 |
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 |
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 |
C.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
D.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