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广建诸侯藩国 | B.区分血缘亲疏 |
C.保证法律执行 | D.巩固分封秩序 |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在研究《雅典民主政治》中写道:“我心目中的伯里克利是一个改革家。他活跃于政治舞台,在他努力下,债务奴隶因而得以解放,雅典国家得以形成。”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A.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 B.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
C.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 D.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 B.天文观测 | C.迷信活动 | D.航海辨别方向 |
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 “乾隆皇帝厌恶程朱理学”,下列四条程朱理学著名论断中遭致乾隆厌恶的有
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②“中国之有戎狄,犹君子之有小人,内君子外小人为泰,内小人外君子为否。”
③“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君臣依旧是君臣,父子依旧是父子。”
④“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制度满足了社会需求 |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