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结束“两个凡是” |
|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 C.提出“一国两制” |
|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它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结果出现“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场运动指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增长的速度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
|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