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2012年,马英九表示,过去四年可以说是两岸60多年来“关系最好的时刻”;4月,台媒称台湾不能回避中菲南海问题,理应与大陆联手;就连历来敌视大陆的台湾反对党的前主席最近也访问了北京。这些情况表明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和平发展 | B.两岸关系取得了较大发展 |
| C.祖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 | D.两岸已实行统一的外交方针 |
近代以来,我国先后两度出现留苏热和留美热,其对应的史实正确的是
| A.留苏热出现在十月革命后和20世纪50年代后 |
| B.留苏热出现在二战后和20世纪60年代后 |
| C.留美热出现在甲午战后和中美关系缓和之后 |
| D.留美热出现在一战后和21世纪中国入世之后 |
2012年7月19日,俄罗斯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出的涉叙利亚问题决议投了否决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A.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决打击国际恐怖分子 |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
1950年初,中苏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此条约
| 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反映 | B.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成果 |
| C.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 |
1953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治协商会议,就其性质说,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而不是政权机关,因此,它的存在不受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影响----这样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以后,不仅应该继续存在,而且应该加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是在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的。 |
| B.人民政协完成了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
| C.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
| D.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