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 A.民国三十五年 | B.民国三十七年 | C.民国三十八年 | D.民国四十年 |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 D.推行义务交售制 |
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
| 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
| C.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
|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
| C.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 D.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
有人认为:工厂工人的薪资只要能维持其生计即可,如果工资够过高,工人生活改善,就会多生小孩,人口随之增加;如此一来,劳动力便增加,工资随之下降,甚至低于先前水准。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 A.反映出十九世纪英国资本家的态度 | B.代表法国大革命前夕保守派的观点 |
| C.反映出中古时期行会对工资的看法 | D.代表二十世纪初俄国共产党的主张 |
某学者在其著作《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 A.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 B.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 D.19世纪末的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