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 |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
A.淘汰冗员 | B.改革贡举 |
C.减轻徭役 | D.重视农桑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C.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 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