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空间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超级大国 |
B.增强综合国力 |
C.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
下列符合图一、二中两人改革的共同点的是( )。
①都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③二者的改革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二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B.实行余粮收集制 |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
下列关于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适应被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险恶国际环境
②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③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不利的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
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C.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
D.此曲线图说明了经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