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李娜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她应该怎样改进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 |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
C.把猪的膀胱换成其他半透膜 |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 |
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酗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检测 |
B.肌无力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减少 |
C.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 |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白血病的发生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
B.“诱导分化疗法”能减少病人体内的癌细胞 |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原理不同 |
D.图示中融合基因PML—RARa属于原癌基因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囊泡运输机制的科学家。下列生理过程与囊泡无关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C.内质网膜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下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
根据流程示意图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 |
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
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 1/2 |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 1; 在光照为 1000μmol•m-2• 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 2。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 |
B.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左下移动 |
C.转双基因水稻提高了酶的最适温度而增强光合速率 |
D.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