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入汛以来,从珠江到长江,自淮河至辽河,从西到东,自北向南,爆发了历史上少有的水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应对。党员冲锋在前,子弟兵奋勇当先,群众积极自救,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精心组织,深入一线指挥,措施有力,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强化领导负责制,逐级落实防汛抗洪救灾责任。
材料二:2010年8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由法律来确定。政府只能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各项法律法规一旦公布实施,就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1)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和政党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政府和党在洪灾面前是怎样做的? (15分)
(2)有人认为:“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与政府权威紧密相联,所以,只要做到依法行政,就能树立政府权威。”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过程。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 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 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材料二:2013年8月31号,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承担。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述你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小微企业对政策期待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图: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经沧桑、步履维艰。2008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2011年至今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经济形势颇为敏感的中小企业“伤不起”。经济专家建议,中小企业“疗伤”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材料三:2014年两会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仍然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如何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提出了提案。政协委员关于中小型企业的建言献策将影响我国基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3年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知识点?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宜昌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及其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新时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