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情境三: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筹办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下列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年 |
葡萄牙 |
里斯本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 |
中国 |
云南 |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
2000年 |
德国 |
汉诺威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年 |
日本 |
爱知县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08年 |
西班牙 |
萨拉戈萨 |
水与可持续发展 |
2010年 |
中国 |
上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创意。
(3)结合图表,从认识论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材料一: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童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
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
材料一: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主要经济数据:
项目 |
数值 |
同比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357787亿元 |
16.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89151亿元 |
12 |
进出口总额 |
194223亿元 |
3.3 |
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
8527元 |
9.7 |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
22068元 |
9.3 |
注: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6362亿元,同比增长8.1%,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
材料二:从7.4%到7.5%.再到7.3%,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呈倒V型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过预期.虽然经济增速换档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趁的关健,中国经济必须保持在7.5%左右这一合理区间,稳增长丝毫不能放松.
材料三: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美丽中国,既包括。山清水秀,和“蓝天白云”,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公民必须树立草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净化环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国家财政和宏观调控等有关知识,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的理由。
(原创)材料一:2014年中俄贸易额达892.1亿美元, ,同比微增1.1%。 近20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双边贸易额增长14倍。俄罗斯为我第十一大贸易伙伴。中俄双方将努力在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提高到2000亿美元。
材料二:2014年中俄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巩固和长足发展,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将两国的政治关系推至新高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400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令世界瞠目结舌;东海“海上联合-2014”军演,两国元首联袂出席启动仪式,这在中俄军演史乃至世界军演史上都前所未有的。10月中俄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第十九次会晤联合公报》,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携手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升级,充实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俄贸易中我国怎样坚持我国的基本国策的。
(2)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谈谈“中俄两国务实合作升级”的必要性。
(原创)材料一:
图一:近三年某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5 |
2010 |
2014 |
|
文化产业增加值 |
80.1亿元 |
90亿元 |
113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20.4% |
27.9% |
30% |
(注:该地2005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20万人,比2014年增加约6.7万人。)
图二:该地2005年-2014年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单位:亿元)
材料二:每年的两会,“文化产业发展”都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产业鱼龙混杂,产业集聚度低、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国际差距较大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两幅图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协委员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原创】国家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4年1-11月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项目 |
财政 收入 |
财政 支出 |
教育支出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
住房保障支出 |
城乡社区支出 |
金额(亿元) |
129595 |
126308 |
18462 |
14047 |
8270 |
4194 |
11135 |
同比增长(%) |
8.30% |
10.10% |
7.70% |
11.80% |
9.80% |
15.20% |
16.70% |
表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材料二:根据我国的国家城镇化规划,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 。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信息,并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