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和断层 B.地壳运动和沙丘 C.三角洲和冲积扇 D.地震和火山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AB、CD为两条纬线的一部分,B、E、C位于同一经线上,A、E、D三点的太阳高度均为O°,A和E的时差与E和D的时差之比为3:1。读图完成:

若E点地方时为3时,则

A.A点与D点的昼长差最多可达8小时 B.B点不可能出现极昼
C.C点白昼不少于18小时 D.D点一定昼短夜长

若D、E之间的时差为3小时,则
A.E点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B.C点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
C.B点比A点早日出或早日落8小时
D.B点与D点的昼长或夜长相差12小时
当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此时北京时间为14时整,8小时后D点将迎来日出,则

A.C点与E点的昼长之比为3:2
B.E点与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比小于1
C.地球上新旧日期范围之比为3:1
D.AED的经度范围与全球经度之比为5:12

下图为“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图中甲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受信风带和地形影响 B.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常年受西风影响

乙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不包括

A.地势起伏大 B.北高南低 C.山河相间 D.中间高四周低

甲、乙两地形区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小 B.有冰期 C.水位变化大 D.落差小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甲地最可能是

A.山顶 B.陡崖 C.山谷 D.鞍部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完成: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图中H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

图中甲表示
A用水终端 B.污水处理厂 C.大气水 D.自来水厂
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而改变
B.②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D.④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