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时40分,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据此回答1—2题。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20°E,45°N | B.110°E,45°N |
C.120°E,35°N | D.110°E,35°N |
此日正午日影朝正北的地区是:
①23°26’S以北地区;②10°N以北地区;
③10°S-80°N之间;④23°26’N-80°N;
⑤南极圈内;⑥南极点
A.①⑤ | B.②⑥ | C.③⑥ | D.④⑤ |
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美国、英国 | B.美国、日本 | C.中国、巴西 | D.日本、法国 |
图甲和图乙是我国某县2009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础数据。读图完成16~17题。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9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 a为表示花卉,b 表示果蔬, 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 为花卉用地, b为果蔬用地, 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
读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 B.B—D—C—A | C.C—D—A—B | D.B—A—C—D |
2010年初电视剧《闯关东2》再次受到观众的好评, 19世纪,《闯关东2》讲述清朝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破产农民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右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13~14题。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 B.自然灾害 |
C.经济因素 | D.地形土壤 |
“闯民”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
A.污染水资源 | B.水土流失 |
C.生物物种灭绝 | D.草场资源破坏 |
既是密集农业,又是商品农业和种植业的农业类型是
A.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
C.津巴布韦的烟草种植业 |
D.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