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工信部已经下发文件,“手机实名制”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费者去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工信部要求,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今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第二阶段:以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相关法律出台为依据,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从而确保此项工作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手机实名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减少垃圾信息。但一些消费者担心,实名制反而会加大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电信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认为,手机实名制利大于弊,除了防止商业广告的骚扰外,未来电子商务、位置服务都需要用户的身份识别,有了实名制后有管制地开放这些信息,将更好地推动手机网的发展。
材料二:
以下是部分网友在网络微博上对手机实名制发表的看法:
“老革命”:赞同实名制,这样应该会很少出现骗子之类的吧。
“小墨”:反对实名制。这是政府对公民言论自由的变相监控和封杀。
“冰心凤鸣”:手机实名制可以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能给你实名,你能给我安全”吗?我国对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法规目前还比较薄弱,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杜绝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企业虽有制度要求员工保守客户秘密,但如果连法律都难保证的事情,企业制度就更显苍白。
“我是专家”:手机实名制没那么可怕,手机实名制和用户隐私泄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能认为每个手机用户都登记了实名资料就必然会导致该用户的隐私信息被泄露。用户隐私泄露有很多种渠道,运营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房地产中介、银行甚至商家的会员俱乐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户隐私也有可能泄露,这主要是有人违规操作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这个推到实名制身上。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唯物辩证道理有哪些?
(2)从《政治生活》角度,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网民在微博中对手机实名制发表看法的?
(16分)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网民丁在论坛上就这一战略发表了他的见解: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结合丁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16分)
(18分)材料一: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山东省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以“保护、传承、研究”为主题,按照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分类方式,结合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共划分人生礼俗、民间习俗、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综合演艺六个展厅,每个展厅达180平方米。该博物馆以收集实物为主,采用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形式,收藏和展示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
材料二: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三: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1)结合材料二回答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三观点进行评析。(12分)
(16分)材料一:据调查,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8年的46.7%下降到了2009年的33.7%,而同期的网络阅读率从27.8%上升到了36.5%。
材料二:2010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共同发出通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倡导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意义。(12分)
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西藏自治区45年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材料一:据调查,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而同期的网络阅读率逐年上升。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91.0%的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只有9.0%的人表示还会购买。
材料二:2010年世界读书日主题“保障阅读权利享受阅读快乐”。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共同发出通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倡导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有什么积极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