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曲线表示某日P地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提示:P地此日正好出现极昼现象,画图推导)
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 A.0° | B.24°N | C.12°N | D.8°N |
若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大约至少需要多少天,P点的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 A.约半年 | B.约三个月 | C.约一个半月 | D.约半个月高 |
读图,图中小圆代表的是70°N纬度,并且与晨昏线相切,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20°S,60°E) |
| B.(20°N,120°W) |
| C.(20°S,120°W) |
| D.(20°N,60°W) |
若此时我国南极中山站的白昼逐渐变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
| B.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水补给潜水 |
| C.我国东北地区昼渐短、夜渐长,但昼仍长于夜 |
| D.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此时正处于极夜时期 |
此时甲地的时间是
| A.新一天的6时 |
| B.新一天的19时 |
| C.旧一天的18时 |
| D.旧一天的19时 |
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下列小题。
M N若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则
| A.M点比N点的线速度大 | B.M、N位于同一纬线上 |
| C.M与N的纬度值相等 | D.M、N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
若MN线位于晨昏线上,M点的地方时为8时,则
|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 | 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时 |
|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小时 |
若MN线位于70°N纬线上,且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的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 |
| B.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 |
| C.M点处于极昼 |
| 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若MN线为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上的两条日期分界线,MN的上侧为8日,下侧为7日,则
| A.北京时间为8日8时 | B.M点的经度为180° |
| C.伦敦夕阳西下 | D.悉尼港灯火通明 |
下图大圆所示范围内为夜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X点纬度为66°34′N,Y点经度是70°W。回答17~18题。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0:40 | B.11:20 | C.12:40 | D.23:20 |
P点位于X点的
| A.西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甲、丁 | B.甲、乙、丙 |
| C.丙、丁 | D.没有纬度相同的地点 |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 | B.15时 | C.18时 | D.21时 |
若乙地为北京,则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是()
| A.23°26′ | B.56° | C.72° | D.88° |
下图中有世界最宽的海峡,bac为晨昏线。回答下列小题。
如果图中ab为晨线,则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
| A.110°E向西至180° | B.90°W向东至180° |
| C.35°E向西至180° | D.70°W向东至180° |
如果图中ac为晨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
| B.我国华北平原土壤表层盐份含量最低 |
| C.地球正处于近日点附近 |
| D.由科伦坡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逆风逆水 |
如果黄赤交角减小,图中a点()
| A.将向北移动 |
| B.目前所在纬线的自转线速度将减小 |
| C.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将减小 |
| D.目前所在纬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将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