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
B.中和滴定时右手操作滴定管,左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的变化 |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
金属Cu和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NO、NO2、N2O4,生成的气体恰好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在加热时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A.小于0.5 mol | B.等于0.5 mol | C.大于0.5mol | D.无法确定 |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32-、SO32-、Al3+、I-、Mg2+、Na+7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体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Al3+、Na+、SO32-、I- | B.Mg2+、Na+、CO32-、Br- |
C.Al3+、Mg2+、I-、SO32- | D.Al3+、CO32-、Br-、SO32- |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Fe+4H++ NO3-=Fe3++NO↑+2H2O |
B.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HCO3-+2OH-![]() |
C.碳酸氢钠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 |
D.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B.常温常压下,0.1mol铁在0.1molC1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C.0.1mol/L的K2CO3溶液中CO32-数小于0.1NA |
D.0.5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 |
下列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5H12有2种同分异构体 |
B.C4H10O属于醇的结构有5种 |
C.甲、丙分别是CH4、苯的比例模型,乙能发生加成反应,丁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乙 |
D.甲、乙能发生氧化反应,丙、丁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