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H点,读H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7,回答题。
图7
H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H点从①到②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 |
B.H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 |
C.H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D.H点位于①◎时,全球昼夜平分 |
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读图完成14~16题。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 |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网状分布 | B.“之”字型分布 | C.线状分布 | D.环状分布 |
影响图中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下列关于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猎文明阶段,土地质量较重要,人类对土地的作用和影响较小
②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重要,一些地区土地质量开始下降
③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用途多样化导致了土地数量不断增加
④后工业化阶段,生态环保用地、风景旅游用地增加导致人地矛盾加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11~12题。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的梅雨 | B.南京的伏旱 | C.北京的寒潮 | D.哈尔滨的洪涝 |
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某日的树影变化,F1表示当地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当地1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读图完成9~10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为10小时 |
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不相同 |
C.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一定是12点 |
D.该地此日日落于西北方向 |
若该地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则
A.该地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 | B.该地可能位于非洲西海岸 |
C.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 D.该地此时节降水较少 |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示意图,a、b、c三条等值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7~8题。若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区域为太平洋,图中a、b、c为等温线,则
A.此时正值1月份前后 |
B.实线区域有寒流经过 |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
D.此时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
若图中a、b、c为近地面等压线,则
A.A处吹西南风 |
B.B区域易形成锋面 |
C.B处为阴雨天气 |
D.B处风速比A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