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幅图片是世界近代史上两次思想运动的代表作,下列关于其共同的历史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来源 |
| B.在当时的社会中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
| C.直接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
|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 A.《论语》 | B.《道德经》 | C.《春秋繁露》 | D.《四书章句集注》 |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论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文明转型的经济基础 |
| 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 C.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 D.儒家学说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文明转型的理论基础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 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
|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
|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
|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
|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