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所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其之所以“不会被人忘却”的原因包括:
①它排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②它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转化为法律 ③它被带到所征服的国家里,对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影响 ④它甚至远越重洋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 )
① 秉笔直书② 言必有据③ 论从史出④ 以小见大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
| 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
|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
| 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问苏联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问苏联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
|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再次改变态度,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 )
| 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
| B.服务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 |
| 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 |
| 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