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①,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④ |
B.甲一④,乙一①,丙一②,丁一③ |
C.甲一③,乙一①,丙一④,丁一② |
D.甲一④,乙一②,丙一③,丁一① |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可体现基因的多样性 |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物种是②和③ |
C.白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可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 |
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
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1/2 |
周期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
B.图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
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
D.由图可知,该病与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有关 |
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有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 |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
D.发生生物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