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点染色体数是E点的二倍 | |
B.图2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
C.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甲细胞处于DE段 |
D.图2中乙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
限制酶MunⅠ和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AATTG-和-G↓AATTC-。如图表示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是( )
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
A.通过害虫吃棉叶看其是否死亡 |
B.转基因生物基因组D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
C.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
D.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蛋白质能否与抗体形成杂交带 |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A.a中存在着抗性基因,其非编码区通常不具遗传效应。 |
B.b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将A与T之间的氢键切开 |
C.c能连接双链间的A和T,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
D.若要获得真核生物的d,则一般采用人工合成方法 |
Mst Ⅱ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总是在CCTGAGG的碱基序列中切断DNA。图中显示了用Mst Ⅱ处理后的正常β-血红蛋白基因片段。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β-血红蛋白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起初的正常β-血红蛋白基因中有3个CCTGAGG序列
B.若β-血红蛋白基因某一处CCTGAGG突变为CCTCCTG,则用Mst Ⅱ处理该基因后产生3个DNA片段
C.将Mst Ⅱ酶用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若产生3个DNA片段,则β-血红蛋白基因正常
D.将Mst Ⅱ酶用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若产生4个DNA片段,则β-血红蛋白基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