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9至2010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图,完成1~2题。
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19小时 | B.21小时 | C.22小时 | D.24小时 |
读下图,回答39—40题。
甲气候类型应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草原气候 |
| C.热带沙漠气候 | D.高山气候 |
如果在乙城建一个水泥厂,从城市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厂址宜选择在
| A.城市的东南郊 | B.城市的西北郊 |
| C.城市的东北郊 | D.城市的西南郊 |
下列四国为世界主要国家,读图回答37—38题:
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 B.乙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
| C.丙国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
| D.丁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
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 | B.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 |
| C.四国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 D.四国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
下表反映了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1997—1999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4—36题。
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 |
| B.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 |
| C.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 |
| D.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美国 |
①国的国土面积比③国小,但耕地面积却比③国大得多,原因是
| A.①国河流众多,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
| B.①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旱区面积小 |
| C.③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 |
| D.③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 |
③④两个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中,相同的是
| A.热带沙漠广布 | B.水旱灾害频繁 |
| C.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
读下图甲和图乙,回答32—33题。图甲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
|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弱 |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
图乙所示地区
| A.沿岸有季风洋流 | 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
|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 | 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
读下图,回答30—31题: 
甲乙两城的所临海域分别是
| A.红海,波罗的海 | B.加勒比海,阿拉伯海 |
| C.黑海,中国南海 | D.墨西哥湾,孟加拉湾 |
甲乙两城市每年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 B.泥石流 | C.飓风 | D.寒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