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
|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据统计:1811年英国有1/3的劳动力从事农林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降为1/5以下。这一现象对英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
| A.进一步扩大了英国原始资本 |
| B.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
| C.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持续发展 |
| D.贵族、乡绅的社会财富增加,影响力上升 |
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
| B.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
| C.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
| D.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
观察下图,这些参观者可能欣赏到的展品是
| A.万能蒸汽机 | B.贝尔电话机 |
| C.爱迪生留声机 | D.福特T型汽车 |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 A.英吉利 | B.俄罗斯 | C.法兰西 | D.美利坚 |
下图是英法俄美四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场景。所签订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