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老子在《道德经》三十六章有这样一段话:“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应用性” 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的热情与梦想。太空授课活动表明
①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②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③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需要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④认识只有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一种名为“小优”的机器人,全身由“超级脑、千里眼、第六感、神行腿”等部件组成,是全球首款可以通过自我思维不断人工智能生长的中英文双智能机器人,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人的部分属性,可以实现部分人与“人”的沟通。材料中的“小优”机器人表明
①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②机器人可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③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的思维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共同的文化记忆、相似的文化传统是中韩两国人民的心灵纽带。“信”在东方文明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无信不立”的古训是中韩共同尊崇的价值理念。韩国新政府将“信任外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调,这同中国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应增进互信不谋而合。中韩以信相交的原因是
①中韩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中韩文化各有特色和差异③中韩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④中韩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今天,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出国(出境为4600万人),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中国公民向“世界公民”的身份转变,给了我们展开公共外交的广泛可能性,增加了公民维护国家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世界和谐的责任。公民在对外交往中的社会责任包括
①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树立正确爱国观②努力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积极斡旋国际事务③提高自身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增进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④灌输我国的习俗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