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努力实现低碳生活》一文,完成题。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
①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大会结束后,一个网络新词“低碳生活”风靡全世界。
②“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并将光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用它把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便是新兴的太阳能汽车。据测算,如果让太阳能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43% ~ 54%。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这是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它用超大容量、能够装载足够汽车前进数千公里电力的超导蓄能电池,解决了太阳能汽车后备电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太阳能板的面积。又因为有了超导电机,所以能减少能耗,提升动力,在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力下保持较高的性能。更关键的是,普通超导汽车总还是需要充电,而电源如果依然是化学能发电,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上太阳能电池为超导汽车充电,这一切就更完美了,即使偶尔需要用一点超导电池中的后备电,也不会有太大的污染问题。
⑤城市建设上,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内兴建,它就是可供5万人居住的“马斯特尔市”。这是个布局有序,交通运输与居住和公共区域相分离,将被誉为“三级分层性”的城市。
⑥建成后的“马斯特尔市”,交通活动区域全建在离地面20英尺以上的支柱上,目的是增加空气循环,减少沙漠表土的热量转换。其次是它交通运输工具很奇特:城市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空时代新颖运输工具——“个人快速运输舱”。它是一种可供4人乘坐的类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电力车,这种车全部通过触摸屏和底部传感器来引导。此外,除了私人自行车和电力车外,其他会排放废气的交通运输工具一律不许使用。
⑦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露天和太阳能海水淡化厂,5万居民每天需要8千立方米的水。如果没有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污水再循环系统和露水收集系统,每天就需要20万立方米的水。另外,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用于灌溉。
全城的电力需求约为200兆瓦,仅为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的四分之一。安装在城市外围的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电力,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此外,从城市中回收的有机废物也用来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
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换言之,实现低碳生活跟一个人的能力无关。我们应该养成自然而然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愿意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第③段中说“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联系全文,概述人类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第⑦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⑧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⑨段中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7题。
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
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
的《尔稚》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荼、黄茶、白茶和黑荼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邡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荼,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荼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选文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茶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15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泌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______________。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二段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下面两段文字中选择一段填入文中横线处,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只需填写序号A或B)
【A】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B】木莲藤结的莲房似的果实,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凉粉一类的东西,叫做木莲豆腐,不过容易坏肚,所以不大有人敢吃。《野菜博录》中说何首乌可以救荒,以竹刀切成片,米泔浸经宿,换水煮去苦味,大抵也只当土豆吃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读完选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

阅读下文,完成 13—16题。
①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突然掀起轩然大波。
②从营养学上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而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看,它一条都不沾边。因此,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如今,三聚氰胺赫然出现在多种奶粉甚至液态奶里。为什么呢?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说起。
③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凯达尔很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出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其蛋白质含量。而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只能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不难想像,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
三聚氰胺中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蛋白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氮含量也仅有16%。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做“蛋白精”。
⑤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1945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食大剂量三聚氰胺后,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石,并可以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⑥据推测,由于三聚氰胺在体内不能被代谢,得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的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导致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浑浊甚至白色深沉。
⑦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结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
.三聚氰胺是如何导致肾结石的?
.不法分子是利用什么地方的漏洞来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这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晒月亮》,回答问题。
晒月亮池莉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一首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出奇的漂亮。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建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心旌摇曳,如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任性癫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岁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绿苔暗侵古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逝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残酒。我真的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晒月亮”的理解。

、作者笔下的兴福寺令人神往,请结合全文,概括兴福寺的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1)幽寂的自然环境(2)(3)(4)
、文章的标题是“晒月亮”,可一、二自然段既没有写月夜,也没有写月亮,跟文题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围绕最后一自然段为汤老师命最后一个阅读题,并且请你写出你的解答。
命题:
解答:
深层阅读有点儿小难,不要紧,大家都一样,写好下面的作文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