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 B.A点和C点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了甲型流感大流行的结束,英国医学界就宣言南亚出现了一种新型超级抗药性细菌,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束手无策。分析表明,与以前的致病菌相比,该细菌内仅仅多了一种特殊蛋白质,简称为NDM—1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酶可以把抗生素分解,使之失效 |
| B.控制NDM—1酶合成的基因可以细菌间传递 |
| C.超级抗药细菌是由于染色体变异而产生的 |
| D.超级抗药细菌使人类产生新型疾病的可能性不大 |
现在科学家已研制出了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其诞生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CT4、SOX2、NANOG和LIN28是胚胎干细胞中能高度表达并决定其全能性的四个基因,将“万能细胞”植入小鼠体内,植入的细胞长成了“肿瘤”,“肿瘤”中出现了神经、骨骼、肌肉等多种类型的细胞。
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OCT4等四个基因只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中 |
| B.利用了逆转录病毒感染率高的特点 |
| C.逆转录病毒与目的基因结合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 D.“万能细胞”植入小鼠体内后将表达其全能性 |
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植物 |
细胞周期的时间(h) |
||
| a时期 |
b时期 |
合计 |
|
| 物种1 |
10.6 |
0.4 |
11 |
| 物种2 |
18 |
0.5 |
18.5 |
| 物种3 |
16.5 |
2 |
18.5 |
| 物种4 |
10.4 |
2.3 |
12.7 |
|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生长 |
|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
|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
| D.a时期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b时期可观察到染色体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 光照强度(klx) |
1.0 |
3.0 |
5.0 |
7.0 |
8.0 |
10.0 |
| CO2变化量 [mg/(100 cm2·h)] |
+2.0 |
-2.0 |
-6.0 |
-10.0 |
-12.0 |
-12.0 |
| 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
|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
|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
|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S1+S3可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
| B.S2+S3可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
| C.若植株缺Mg,则B点右移,D点右移 |
| D.S2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