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读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位于 ( )
A.45°N、110°E | B.21°34′N、110°E |
C.45°N、130°E | D.21°34′N、130°E |
这一天 (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 D.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
在我国,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是( )
A.户籍制度 | B.城乡差异 | C.自然环境 | D.交通运输 |
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 B.城市热岛效应 |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 D.植被覆盖率低 |
读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 ③印染厂 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形成了功能区 |
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
城市功能区是( )
A.城市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的结果 | B.城市政府行为发生作用的结果 |
C.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分散的结果 | D.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果 |
地租差异是功能区形成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 )
①不同功能的活动对土地需求不同
②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区地租也高
③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环境下,各类活动的付租能力有差异
④土地的最终使用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无关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