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1分,共8分)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红细胞、蓝藻细胞、叶肉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顺序不对应)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细胞结构)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4)在研究膜的成分时,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    细胞,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醋酸铅溶液
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
域时间(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下图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生物名称),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使用________法。
(4)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下列图形表示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横坐标表示时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 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________kg。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甲乙丙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3)抗白粉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阶段,________沿着________移动,氨基酸相继地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4)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________(用分数表示)。
(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6)甲和乙杂交得到F1,请画出F1能产生dT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图(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只需画出Ⅰ、Ⅱ染色体,要求标出相应基因,请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细胞分裂图

(7)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 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请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遗传图解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张开程度用气孔导度来表示,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单位:mmolCO2·m-2·s-1)。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
1
1
20
38
30
35
20
1
1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_______,影响其光合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①~④表示不同过程)。

凌晨3:00时,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①产生的C3的具体名称是________,过程③除需要酶的催化外还需要__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