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一个组织“(它)国际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这个组织是( )
| A.第一国际 | B.第二国际 | C.巴黎公社 | D.共产主义者同盟 |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 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C.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
下面图片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它们反映了那个时候西欧知识阶层的( )
| A.发展资本主义的信心 | B.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信心 |
| C.对宗教信仰的渴望 | D.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
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
|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 B.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
| C.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 | 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 |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
|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
| C.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
|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