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颤藻和根霉 | B.葡萄球菌和草履虫 | C.香菇和变形虫 | D.发菜和酵母菌 |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有几项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它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
B.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便于外源基因的导入,从而获得特定性状的新植株 |
C.通过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血清、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添加胰岛素调节血糖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细胞克隆的形成率 |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 |
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它是由于感染HIV所引起的。HIV具有囊膜,囊膜是HIV从宿主细胞内出来时裹上的生物膜。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V的囊膜基本结构与甲基本相同 |
B.从结构上看,HIV和乙、丙都具有双层膜,这些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 |
C.丁和HIV的组成物质完全相同 |
D.HIV与乙、丙、丁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
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
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
下图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Ps)的结构模式图,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推测错误的是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
B.GPCPs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 |
C.GPCPs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
D.G蛋白是在细胞溶胶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