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 ②相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 ④皇帝专制得到极大强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
A.“道”即万物 | B.“无为而治” | C.祸福相倚 | D.养“浩然正气” |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
C.“当仁不让与师”的学习态度 |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
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主要是指
A.原始社会 | B.夏商时期 | C.春秋战国时期 | D.隋唐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