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此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 |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
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