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1)实验一: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进行不间断检测。每隔3d对甲鼠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其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上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___,曲线b表示的激素是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的激素量)与甲状腺的体积成______关系。
③有人会因b分泌过多而得病,病人体内代谢会有怎样的变化?________(回答出两点即可)。
(2)实验二: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每隔3d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测得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①当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______合成和分泌增多,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②当停止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时,其体内过高的______就会抑制______和______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水平下降。
(3)为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某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实验方案: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雄鼠丙和雌鼠丁,其中给丙鼠每天喂含碘的食物,丁鼠每天喂不含碘的等量的食物;两只鼠放在不同室内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对两只鼠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请改正该方案中的两处不足之处:_________。
(每空2分,共14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③d发酵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检验装置,其原因是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 |
B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不移动 |
D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每空2分,共18分)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表示 (用文字表示),⑥表示 (用文字表示)。
(2)图中的化合物是由个氨基酸分子脱去分子水缩合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_____________ 。其中从左起第2个氨基酸的R基是。
(3)图中表示 R 基团的数字是 ______ ,图中有 ______ 个肽键。
(4)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
(每空1分,共13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字母):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在膜的(内/外)侧还有少量多糖。
(2)图中代表细胞外的O2进入细胞方式分别是[ ];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
(3)比较细胞膜与细胞核膜结构不同点,核膜具有两个不同点;而细胞膜表面有,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相适应。
(4)以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完全展开,测定完全展开的磷脂所得的面积为S,则红细胞膜的表面积是。
(5)已知木糖比氨基酸的分子质量小得多,两者都溶于水。在动物消化道中,小肠绒毛吸收大量的氨基酸,却很难吸收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膜具有这种功能,主要与方式有关,因为这种运输方式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6)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性。
(每空1分,共5分)下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 ;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 。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还有 。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 。
《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中指出,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中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请回答下面有关胚胎工程的若干问题。
(1)在胚胎发育中,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三个阶段。
(2)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和孕育胚胎的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与供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而且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但移入受体的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
(3)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美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利用病毒分别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
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iPS)。在基因工程中,这四个基因称为,所利用的病毒称为。 与借助胚胎提取胚胎干细胞比较,这样获得的干细胞的研究,其最大突破就是在不破坏胚胎的前提下提取可以复制成器官或组织的细胞,不仅避开了长期以来有关生物技术的
方面的争议,也使其来源更加广泛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