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控制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因此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据此回答13~18题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 B.“民贵君轻”的思想 |
| C.“性善”论 | D.“大一统”的思想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 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 A.汉高祖时期 | B.汉文帝时期 | C.汉景帝时期 | D.汉武帝时期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 A.《诗经》 | B.《春秋》 | C.《韩非子》 | D.《礼记》 |
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 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 |
| 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 | 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
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 B.经济的发展 |
| C.政治剧变 | D.统治阶级的提倡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
|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 A.民主共和制 | B.中央集权制 | C.专制主义制度 | D.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