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6分)
(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剐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
适用的信息: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结论: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图(表)文转换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作家的小说《》,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请根据下列描述,指出是哪部名著的哪个情节
(1)诸葛亮任用马谡带兵十万据守,马谡不听王平规劝,致使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诸葛亮后悔不听先帝的话,斩杀了马谡。
(2)妖怪幻化成姑娘、老太婆、老头,但都被悟空识破而被打死,不明真相的唐僧却坚持把悟空撵走。
(3)鲁智深来到大相国寺,制服了一群泼皮,一天,他们在树下喝酒,由于树上的老鸹吵得烦人,智深一怒之下将树拔起。
(4)这是贾府从盛转衰的开始,晴雯气极病重而死,司棋被逼而投井自尽。

请说出下列语段出自哪部名著,说出相关人物
(1)“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操曰:‘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今英雄,请试指言之。”
(2)“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铲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中国有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以拳拳父爱给儿子写了许多封信,后来被编成了一部书,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这位翻译家是谁?这本书能引起你怎样的情感共鸣?

名著阅读。
(1)“我来看你,海伦。我听说你病得很重,我不同你说句话就睡不着。”“那你是来同我告别的了,也许许来得正是时候。”“你上哪儿去吗,海伦?你要回家是不是?”“是的,回到我永久的——我最后的家。”“不,不,海伦,”顿住了,心里很难过。我竭力咽下眼泪,这时海伦一阵咳嗽,不过没有吵醒护士。
文中“我”是
(2)“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文中“她”是
(3)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文中的“他”指的是() 。
(4)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住宅名)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