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
| A.夏商 | B.东周 | C.秦汉 | D.隋唐 |
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反映了当时( )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
|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 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 A.礼乐制度的建立 | B.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
| C.专制皇权的强化 |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 B.“双百”方针的落实 |
| C.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 |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