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
材料二 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可能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地幔属于________态。(固态还是液态)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冲击,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价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1)材料一所说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表现的内容和材料一说的,两者有什么关系?
(3)材料二中提出的“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如何理解?

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平原地区的气温年内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最适宜种植甘蔗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图代表的气候类型,该气候区还可人工栽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热带经济作物。
(2)适宜种植甜菜的是_____________图代表的气候类型,该糖料作物的主产区在东部季风区内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所在气候区_____________(土壤)分布广泛,它是我国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改良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下面三个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郎、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2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3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______________次。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0年全国发电量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全国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万千瓦·时)


合 计
水 电
火 电
核 电
全国
136 848 171
24 313 383
110 793 599
1 673 689
华北地区
23 099 030
360 221
22 727 293

东北地区
13 737 989
808 817
12 923 634

华东地区
42 019 382
3 454 955
8 352 595
203 548
中南地区
33 217 657
8 534 114
23 198 685
1 470 141
西南地区
13 645 527
7 201 041
6 434 608

不分区
957 860
957 860


(1)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各大分区中,水电比重超过火电的是____________。试分析这一地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主要原因。
(2)我国的核电工业已经起步,已建成的两大核电站分布于华东地区的____________省和华南地区的____________省,核电与水电相比,其突出优势有哪些?
(3)2003年夏、冬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电荒”,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更为严重。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以上海市为例分析2003年夏、冬季节“电荒”产生的主要原因。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范围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说出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附近地处__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加之当地气候的影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