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国家9部委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专项行动。某校高二(16)班同学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同学甲:网络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只要我们做到理智上网,网络会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好帮手。
同学乙:网络信息五花八门,不健康、不文明信息层出不穷,色情、暴力信息屡禁不止。上网者多为青少年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坚决全部取缔。
丙同学认为: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制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
(1)结合上述同学的发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影响。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谈谈你对丙同学这一观点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治国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在长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理论创新已经而且必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

2014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资较多、效益不高、结构不优;资源开发转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农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人力资源的活力迸发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请你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为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提出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美丽蓝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城市现代化之路正在回归多元和理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建设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W镇面对文化发展滞后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远离不良嗜好。
(1)结合材料一,用所学知识,分析W镇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
材料二:城镇化建设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混乱的地下管网建设,无异于将我们放置在定时炸弹之上。” 欧美的“共同沟”是成功的范例: 城市管网由政府统一规划, 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着眼长远,统一开挖、统一预埋管道, 建设一步到位,统一管理维护,有偿交各个部门使用;各相关单位在管网使用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互通共享,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总体效能。
(2)结合材料二,分析欧美经营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政府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亿元

注:①2014年国家确定经济发展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上限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超过3.5%左右。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专家对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美国预计增长1.7%,欧元区平均是负增长,日本可能达到2%,俄罗斯增幅预计2%。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S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S省经济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经济增速。省委和省政府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果断抢抓机遇,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创建两个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验区内,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定,做好规划和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交给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体制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激发多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完善经济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改革财税、金融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化大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如今实验区的部分产品已远销欧美、俄罗斯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综合实验区出台各项举措的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省委和政府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该如何扮好角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