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送别”二字应该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