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回答1—2题。
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最高可能是
| A.甲<28℃乙>6℃ | B.甲>28℃乙<6℃ |
| C.甲<28℃乙<6℃ | D.甲<28℃乙>6℃ |
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大气环流 | D.地形地势 |
根据所学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 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
| 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 |
关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迁移以开发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为主 | B.拉美一直是传统的人口迁出地区 |
| C.殖民主义扩张是促进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D.西欧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
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安徽黄山,这种现象属于( )
A.省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欧洲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
| B.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
| C.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为负数 |
| D.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与其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无关 |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变的结果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缘故 |
| C.出生率明显下降造成的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