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法制硫酸通常在400~500℃、常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用SO2与过量的O2反应生成SO3。2SO2(g)+O2(g)2SO3(g) △H<0,在上述条件下,SO2的转化率约为90%。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获得SO3 ,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
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
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O2的转化率 |
C.加压可使SO2全部转化为SO3 ,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 |
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 B.催化剂 |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 D.反应物的浓度 |
国外科学家曾将铅(Pb)和氪(Kr)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
质量数为293的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47 | B.57 | C.61 | D.175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克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1<Q2 |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
C.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
D.质量相等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钠、镁分别与水反应,可证明钠、镁的金属性强弱 |
B.用氯化镁、氯化铝分别于浓氨水反应,可证明钠、镁的金属性强弱 |
C.用铁、石墨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可证明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
D.把氯气通入溴化钠的水溶液中,看到溶液呈橙色,可证明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
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锌片为负极,且逐渐溶解 |
B.铜片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 |
C.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H+往铜片运动 |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