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既是该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世界整体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航海条例》是英国明确意图取代荷兰称霸海洋的开端。l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动荡,……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最自由的国度。原来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成为英国国王以后,跟英国商人和金融业者联盟,很快模仿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英国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在1708年改组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格兰银行和新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从荷兰手里夺得海上霸权和海上贸易的两个支柱。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重大事件
1824年英普条约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1842年中荚《南京条约》,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英须商定。 1860年英法签订条约,消除两国间贸易壁垒。 1899年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 |
1944年美中英法等44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规范国际金融货币。 1947年美中荚法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称霸海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实施该政策的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简析其原因。
血缘政治是破解中西古代政治发展的关键密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既为高贵者亦为卑贱者制订法律。他调节了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恩格斯称颂梭伦是“以侵犯财产关系的办法开始了一套所谓政治革命”。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整理
材料二(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
——(南宋)郑樵《通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梭伦改革相比,伯里克利时期在官职人员选拔机制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并简述该制度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的政治影响。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指出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演进结果的本质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 、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