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公孙瓒败下阵来,一旁的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上阵来战吕布。接着张飞也挺丈八蛇矛来夹攻。刘备又掣双股剑助战。三人围住吕布好一阵厮杀,众将士都看得呆了。吕布抖擞精神,荡开阵角,乘胜主动退回虎牢关。 |
B.周瑜请孔明十日之内督造十万枝箭。孔明明知周瑜要害他,却答应三天内交纳。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大雾迷漫,诸葛亮领草船队逼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下令放箭。草船借箭的妙计,使孔明轻松完成任务,周瑜自叹不如。 |
C.曹操杀了马腾后,马超领西凉军马为父报仇,与曹操战于潼关。马超亲自引一队人马直入中军,杀得曹操弃袍割须,还扯旗角包颈而逃,差点丢了性命。后来他用涂抹书信之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获胜。 |
D.陆逊火烧连营大胜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忧伤成疾。诸葛亮领太子刘禅等星夜前来听受遗命。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拜泣表示一定竭尽忠贞。 |
E、孙皓听说东吴名将陆抗在边境与敌人相通,罢其兵权。晋将羊祜见有机可乘,上表司马炎伐吴,却不被采纳。后羊祜推荐杜预,杜预等领兵战胜吴军,孙皓率文武百官投降。当年孙坚“以一校尉创立基业,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记住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记住教训,知耻后勇,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B.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 |
C.长兴,一个美丽而又精致的小城:一株银杏,诉说着亿万年的苍桑;百转河渠,流动着似水年华的浮生风月;百叶龙戏,演绎着千年古镇的优美传说。 |
D.我们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如果生命沉缅于欲望的层次,那么人的理想境界是无法真正开掘出来的。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症结zhèng亲昵nì夹袄jiá采撷xié |
B.旋涡xuàn巷道hàng便笺qiān炽热chì |
C.熟稔rěn揩油kāi屋脊jí椽子chuán |
D.收殓liàn稂láng莠胡诌zhōu徇xùn私 |
对徐敬亚《既然》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既然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身恋着波澜
/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
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
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
D.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
下列句子中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故此诗只能做爱情诗来解读。 |
B.《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
C.《致橡树》中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斥了对生活的介入,“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 |
下列句子中未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或师焉,或不焉 | D.君子生非异也 |